top
当前页面
北京西长安街街道——“数字红墙”
发布时间:2015-06-11

提起北京西城区,人们自然地就将它和老话说的“皇城根下”联系在一起。西城区是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等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办公所在地,也是“红墙意识”的发源地。作为离党中央最近的街道,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该街道始终绷紧“长安街无小事、事事关政治”这根弦,同时,作为对外展示大国首都形象的一扇窗口,西长安街的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治理能力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2014年,北京西城区就与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信息化技术与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并成功落地应用的北科维拓合作,结合西长街街道基层管理工作实际,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了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综合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数字红墙”。

“全响应”平台变“前响应”

“数字红墙”包含一个中心(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民生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四大应用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运行监控系统、绩效监察系统)。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打通了辖区17大类22项服务的后台管理,各个系统互联互通,解决了困扰政府多年的“信息孤岛”瓶颈。有了这面“墙”,街道就可以通过它不断汇聚市区平台、街道平台各类政务及管理、城市部件数据,结合网格事件、民情民需,汇同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开展分析研判,以回应民众所需、关注民生所指、治理民怨所盼、聚焦联合疏非、破解城市顽疾。

同时,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民生需求,辅助科学决策,通过平台“热力图”,针对问题提出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将“全响应”转变成“前响应”,将问题解决在“爆发”之前,针对社会治理和精细化为民服务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比如胡同里停车难、幼儿入托难、老人办事不便等类似问题都得到极大改善。

解决百姓多跑路难题

“数字红墙”搭建以前,街道、社区每项业务一个窗口,忙的时候居民排长队,闲的时候一天不来一个居民。“数字红墙”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开发了政务服务模块,即“一站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将6大类、49项便民服务业务纳入统一平台,通过与纵向委办局垂直业务系统的联通,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通过数据复用、证照留存,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做到办事留痕,逐步积累政务证照库,汇聚街道政务数据。

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过路”数据复用,既可以减少居民重复提供证照的频次,又可以压缩填领申请表所需时间。自从“一窗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在西长安街街道应用以来,各类服务事项证明提供平均减少了30.57%,40项公共服务重复提供证照次数减少了57%、数据填写减少了50%、受理时间缩短了53%。

媒体聚焦专题报道

“数字红墙”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及西城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17年5月,中宣部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和中央媒体到西长安街实地考察了“数字红墙”,随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其中5月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数字红墙”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4月开始,上百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纷纷开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再次将西长安街道的“数字红墙”做为特殊案例集中做了专题报道。

西长安街道致北科维拓的一封感谢信

“数字红墙”平台作为全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代表,对全国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产生良好的引领作用。